企业动态
中医中药中华行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——探访479年“中药炮制活化石”山西广誉远国药
来源: 日期:2020-05-26 浏览:11002
从神农尝百草到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施行外科手术;从中医针灸疗法到张仲景建立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;从宋代民间流传人痘接种法到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横空出世。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医学科学,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,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。在新时代,传承与复兴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。
为传承复兴中医药文化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,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实现健康中国、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。2020年5月22日,“中医中药中华行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——探访479年“中药炮制活化石”广誉远国药”活动在山西隆重举行。来自全国6个省市、9家媒体的10位记者采访团,在4位资深的行业专家伴同下,用两天时间,从全国奔赴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太谷县,探访广誉远近500年中医药不断续宫庭药非遗文化史。广誉远张斌董事长、梁鹏副总裁、广誉远中药非遗传承人柳惠武总工等同志陪同讲解。
(参访人员参观广誉远产业园并合影留念)
传承:抓住中医药文化的根,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
传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,传承离不开名师与名学。在山西名医门九章看来,中医药的传承不仅要注重医德、医理和医术,更要向下一辈传承志向、言行和文化。要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,坚定中医药学的文化自信。
广誉远素有“中药炮制活化石”的美誉,而这一切的背后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广誉远人的智慧和勤劳。自明嘉靖年间创始以来,广誉远的制作技艺就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代代传承,老药工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,也传递了耐心、专注、坚持的精神,这种“口传心授”的师承体系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。
(广誉远手工搓丸制作技艺)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坤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,柳惠武十四岁开始跟随身为“广誉远终身药师”柳子俊学艺,继承了姜炭、醋膏、熟地等传统中医药的古法炮制工艺。他详细地为媒体们介绍了广誉远特有的古法炮制工艺。如姜炭的炮制,需将干姜放进特制的砂锅内,盖上盖子,用铁丝捆绑牢固。然后在锅外均匀抹上一层泥与空气隔绝,被泥包裹后的砂锅宛如一个个密不透风的“恐龙蛋”。随后,再将这些“恐龙蛋”放在火炉上烤制一昼夜。在昼夜更替的烤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把握极为关键,太过则功效难求,没有药用价值;不及则性味反失,无法起到温经止血、温脾止泻的作用。只有凭借着老药工们积累多年的经验,才能控制好火候,最终达到炭而存性的最佳状态。
(考察姜炭的炮制工艺)
此外,广誉远还建立了山西广誉远中医药研究院、上海名中医俱乐部等学术基地,旨在传承名医学术经验,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。其中,山西广誉远中医药研究院由国医大师及其弟子挂帅,形成合力,借助现代科技手段,对经典名方、名老中医验方进行深度挖掘,担负起中医药优秀文化传承、经典名方验方的研究开发、中医药传统技艺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历史责任。
精华: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
每逢中华民族遇到大病急难,中医药一定知势而为、逆势而上、应势而行,运用‘同病异治、异病同治’的思维创造出应对新难病种的办法。2020年初的疫情,中医药再一次走上抗疫“主战场”,为自己正名。
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临床使用中率先推出了应对此次疫情的“肺炎1号方”,临床实践证明,通过药物扶正后,抑制了患者肺部的炎症,而且还对调解肠道菌群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。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艾灸等手段引入临床治疗,效果显著;由于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和及早介入,甘肃省治愈率达到87%……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临床治愈数据,凸显了传统的中医药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,展现了传统中医药的显著疗效,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。
作为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,在疫情爆发后,广誉远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、车辆捐赠物资驰援一线。1月23日,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首次向湖北省捐赠了价值300万元药品。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不能及时送达,又加紧组织工厂增设武汉直通车亲自护送,经过15个小时、1000多公里,终于顺利将医药物资送达武汉防疫一线。此后,又分别对山西省红十字会、山西省晋中市政府、山西省太谷县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贵州省红十字会、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进行捐赠。截至目前,广誉远捐赠药品的累计价值已达800万余元。
守正: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
广誉远作为一家具有近500年历史且无断代传承的老字号企业,始终坚持用“匠心精神”传承着中药精华,严选道地药材。以产品龟龄集为例,处方中的28味名贵珍稀药材的选择上必须是上等成色的道地药材:比如人参优选七年生红参;鹿茸优选五年以上梅花鹿二杠三叉的茸尖;海马优选体长20厘米以上的极品;蜻蜓优选健康、整翅、长短一致的碧伟蜓,去头足双翅后方可入药,与雀脑同为中医方剂中唯一为龟龄集独有的两种药材。为从源头严格把控中药质量,广誉远已在全国建立起了自己的十一大GAP(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种养殖基地,包括吉林的人参种植基地,浙江建德的西红花种植基地,山西党参基地,宁夏青海的枸杞基地等。
此外,传承古法炮制工艺也是广誉远的核心竞争力。自创立以来,广誉远始终秉承着古训,将每一粒药都做到极致,质量过硬如磐石。漫漫历史长河中,广誉远从科学技术的应用、药品形态、供应链等方面不断革新,保持着持久的发展动力。广誉远龟龄集、定坤丹、安宫牛黄丸等三项传统制作技艺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中,龟龄集、定坤丹现为国家级保密处方,在行业和消费者中均有口皆碑。
(参观广誉远新老厂区)
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,广誉远还精心打造了“国医馆+国药堂+博物馆”的三位一体的“广誉远模式”,融精品中药、中医药文化、中医诊疗为一体,让中外游客可以全方位了解延绵至今的中医药文化,零距离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炮制工艺。
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,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在全国各地开花,规模数量不断扩张,目前广誉远已在平遥、三亚、太谷、西安、上海、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成立了近30家国医馆、7家中医药博物馆。
创新: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、开放发展
广誉远的创新伴随着自己的发展史,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患者需求,广誉远在剂型上将定坤丹进行改良,开发出便于服用的水蜜丸和口服液,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服用习惯。
在研发方面,广誉远坚持“产学研”三位一体的管理方针,重点围绕核心产品的剂型改造、工艺改进、药理药效及质量标准提升等,积极推进与高校、研究所、医院等机构的研发合作,充分依托外部优势资源开展多课题研究,尤其与山西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联合实验室持续开展的重大项目,均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19年,山西大学课题组成员在秦雪梅教授和高晓霞教授的带领下,顺利完成了对山西传统名优中成药龟龄集的二次开发及延伸课题,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同时,广誉远加强技术评价委员会对项目立项、药物筛选、产学研协同合作等全过程指导,提高了研发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,促进科研、生产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,进一步提升了广誉远产品临床价值和市场空间,为未来发展赋予增长新动能。
(参访山西大学—广誉远药物研究院)
众多媒体在古老的广誉远真实地体验到了中医药文化的“活态”传承,无不为这种最原初、地道的技艺所折服,无不为细节之处所蕴含的中医药理论精髓所震撼,也无不为产品背后所包含的“济生拔萃,志在活人”的文化思想所感动。
从习总书记强调“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”到今天提出“要重视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”,这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从“春生”来到“夏长”。“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”,广誉远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,助推“健康中国”。